糜烂性胃炎是指在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发生变化的胃部炎症。糜烂性胃炎的固有粘膜坏死,与溃疡的区别在于其病灶表浅,不超过粘膜肌层。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介绍:按Kawai分类法将内镜下的胃粘膜糜烂分为平坦出血型糜烂性胃炎,不型糜烂性胃炎和型糜烂性胃炎三种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类。
糜烂性胃炎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。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,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;慢性糜烂性胃炎常见饭后饱胀、泛酸、嗳气、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,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。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,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特殊类型胃炎,内镜分型为扁平糜烂型胃炎和隆起糜烂型胃炎。
平坦出血型糜烂性胃炎
属急性糜烂性胃炎,见于急性胃粘膜损伤,亦可出现于慢性胃炎时(浅表型或萎缩型),一般2—7天愈合。胃镜下有出血灶,通常称为粘膜下陈旧性出血或壁内出血。
不型糜烂性胃炎
胃镜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隆起,高约数毫米,直径4—8毫米,呈丘状,中央呈脐样凹陷,形似痘疹,故称为痘疹状胃炎或疣状胃炎。不型隆起较低,中央脐样凹陷大而浅,表面可发现小圆形条状出血痂,有时可见灰黄色或白色纤维坏死区,直径1—2毫米。不型病变尚可恢复,故又称消失型或不成熟型;属扁平糜烂型胃炎。
型糜烂性胃炎
糜烂隆起较高,脐样凹陷较小而深;多数病人仅有数个病灶,分布于胃窦和胃体下部;亦可数目众多,分布于胃窦和胃体;病灶常发生在皱襞顶,有时可使黏膜皱襞增粗,膨大呈息肉状或蛇形状。型常久不消失,故称持续型或成熟型;属隆起糜烂型胃炎。病理检查除炎症改变外,尚有上皮增生、纤维增生、腺体萎缩,常并发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。
武汉博仕中医肛肠医院专家认为:糜烂性胃炎通常是按内镜下胃黏膜形态来判定的。由于糜烂病灶常伴随有其他的慢性炎症,它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尚未有定论。因此,在做胃镜时常称其诊断为疣状胃炎,也可以将其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(或萎缩性胃炎)伴疣状糜烂。如需详细了解糜烂性胃炎更多信息的朋友们,请咨询在线预约,或拨打电话027-88185120。